你好,我是小树。这是我为你写的第 20 封信。每期都会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号一颗小树和竹白专栏。现在有 63 位朋友订阅了这封信,也欢迎你邮件订阅,第一时间收到更新推送。
周更半年了,我的感受
今年自第一篇年终总结开始,希望今年更多的对外输出。当时主要是希望能让「输入 - 思考 - 输出」循环运转起来。
直到本周开始写这封信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周更已经整整半年了。看着列表里的 26 篇文章,作为曾经的年更博主,还是挺感慨的,有一些体会和大家聊聊。
我目前完成一篇 Newsletter 的流程: 每天在社交媒体、书籍以及自己搭建的自动化推送中,获取有意思的信息。如果内容稍长或者值得精读,就先保存在 Cubox 中。精读的内容,一般会在周末用一整块时间读完,再从中挑选出我认为值得推荐的,放在 Newsletter 中推荐给大家。 平时每天会有一些零碎的灵感或者思考,我会先通过 flomo 记录下来,再抽时间补充和完善。周天下午或晚上,会挑选出 1 - 2 个小主题,加以完善和润色。
这两样组合起来,就是你每周收到的这封信了。
仔细想想,今年能坚持这么久的关键原因是输出的压力足够小。从信源中获取信息,记录日常的思考和感受,都是我一直在做,习惯成自然的事情。而通过 Newsletter 分享,更多的是把已有的内容做整合和润色,这要比从一张白纸开始写作简单太多了。
周更还带给我不少变化:
- 写作需要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给定一个主题,能够很快把内容填充好
- 有意识地优化自己的信源,获取信息的质量和数量都更好了
- 实实在在地帮助到了部分读者,收到了一些留言或赞赏,这对于公开的创作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正反馈
- 借助自己输出的内容,在社交媒体上建立了一些新的连接,视野会变得开阔不少
- 意识到自己不够好,但不再担心自己不够好,而是吸收获得的建议,不断修正和补足
但我有时候也会想,这 100 多的阅读量也太少了,这每周只有几个的点赞量也太少了,也没有留言。我就会有点怀疑我这样做有没有意义,有没有价值。但我静下来仔细想想,又释然了。
对我自己来说,写作怎么都是「赢」:如果没人看,我就当作写日记练笔了;如果有人看,并且从中有一些收获,那就是赢两次;如果恰好你还喜欢看,我们还建立了连接,和我有了一些互动,那么就是三赢了。这是我写作的初衷,为了自己的表达欲而写,其他都是附赠的。
持之以恒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做久了,意义自然浮现。
希望明年元旦的时候,还能来分享年更的感受,哈哈。
Ask Me Anything
不过,我还是想让这份内容变得更生动一些,尝试看看如果有机会建立更直接的交流,是不是会产生不一样的火花呢。
所以我决定在这期增加一个 Ask Me Anything 的环节,意思就是你可以向我提问,任何关于我的、你感兴趣的、希望能获得交流的,都可以提问。
提问方式不限,任何能找到我的地方都可以,比如直接在这封信下留言,或者公众号后台留言,或者即刻、微博、Twitter 都可以。如果希望更深度的交流或者不方便在公开场合交流的话,可以通过邮箱 ruitaolu@gmail.com 来找到我,也可以在公众号获取我的微信号。
我会在看到消息之后,抽出时间一一回复,并且把其中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和答案整理后发出来。
我很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在看这封信的你们,来聊聊吧!
内容推荐
绝不基于波峰做决策,总是基于波谷做决策。
2018 年 - 2022 年 6 月,是这家公司实现了 ARR 100W 美元的时间,很精彩的经历。
有赞 CEO 白鸦对过去一年的复盘,以及未来的调整计划。看一看逆境时候的企业,是如何寻求改变和突破的。
国外一名程序员收集的,专门为编程时听的音乐。
每次用到正则表达式的时候,都要重新学一遍。
碎碎念
上个月工作和学习的计划完成的都不错,奖励了自己一台 boox poke4,看书能让眼睛更舒服一些,期待开箱。
谢谢你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往期推荐
你也可以在这里找到我:即刻、Twitter、微信公众号一颗小树。
这里是小树的 newsletter。 每周一发布,欢迎订阅。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欢迎分享给更多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