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人口回归,分享一些现状和思考,还有一些下阶段的规划。
最近几个月我在做什么
公众号的更新停滞了几个月,年初立的 flag 摇摇欲坠,后续要再勤快点,希望能够顺利完成全年 12 篇的更新目标。现在正好到了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晋升结束 + 入职两周年 + 个人方向的调整,趁这个机会分享一下自己这几个月的所感所想。
4 月是阿里新财年的起始,在业务需求/技术规划落地/晋升资料整理三条线里忙得不可开交。五一休假结束后,得知晋升大致的时间节奏,就进入了一场拉锯战。为了吸取去年自己准备不充分的教训,基本每天都至少花额外的 3 个小时梳理晋升大纲和内容,反复优化 PPT 内容和练习演讲,工作的内容只能花周末的时间补一补。6 月第二周答辩完之后如释重负,用一周时间整理晋升过程中的得失,又用一周时间调整回正常的工作状态。没想到这个时候突然拥抱变化,小团队和大团队被拆分到不同的 BU,自己也同样经历了一些变化。
下面会主要会展开讲三件事:
- 晋升带给我的成长
- 向优秀的人学习
- 如何面对业务和技术方向的转变
晋升带给我的成长
晋升的准备过程,实际上是对自己过去 1 - 2 年的工作进行结构化的梳理,无论结果如何,过程本身能带来的思考和成长已经值回票价,需要花大力气用心准备。
建立认知,敲定框架
在晋升场中,最核心的原则是给评委们证明自己有进入下一个层级的能力,突出自己最耀眼的部分。因此,在最初的准备阶段,需要对自己的能力以及产出建立清晰的认知。
- 需要了解下个层级的要求是什么,明确晋升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准备。
- 详细梳理业务支撑中沉淀的能力和技术建设负责的领域,作为后续框架搭建的备选内容。可以按照时间线梳理自己所有做过的事情,找到每件事情的价值,再对产出价值进行一轮排序。
- 敲定 PPT 内容大纲,晋升 PPT 中比较常用的是总分的结构,先提供业务/技术的概览,再针对 2 - 3 个主题进行细节的阐述。
下面是一个最简单的结构:
每个主题中最重要的是问题分析和策略输出。好的问题分析说明你有能力把表面的问题抽象到更高维度,看到背后存在的根本问题,从而进行可应对未来变化的设计和建设。定义清楚问题以后,再输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按照策略落地拿到结果。
内容填充,细节打磨
大纲确定后,需要填充内容,完成 PPT。由于视角和能力的局限性,我们很难一次性就把完美无缺的内容完成,推荐使用小步快跑、不断迭代的方式,通过 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来完成。
拿上方两幅画的绘制过程举例,如果像第一行一样,从一开始就过度追求细节,会导致各部分的思考和内容比较割裂,很难抓到核心点,耗费了大量时间可能也达不到理想的结果。如果是第二行的方式,先建立框架,过程中持续和自己的主管以及同事对焦,逐渐完善并填充细节,可以保证核心的逻辑顺序和焦点尽可能少地发生偏移,也可以在过程中不断修正,把风险摊薄。
反复练习,问题应对
PPT 完成得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是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一个好的晋升述职,演讲要占到大部分的比重,PPT 更多地是帮助自己结构化地梳理思路和展示重点。演讲决定了是否能很好地带动评委的思路,get 到你想表达的亮点内容。这也是很多同学不擅长的部分。虽然我们很难短时间内成长为演讲大师,但可以经过短期的训练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表达。有几条经验供分享:
- 牢记表达的初衷。核心是希望让听众可以尽可能多地接收到我们的想要传达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听众的反应,抓住每页 PPT 要输出的核心内容,不要因为担心听众不能很好地理解过多解释细节,避免太过发散。
- 注意上下文的衔接。演讲过程通常是 15 - 20 分钟,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很难 100% 集中在整个演讲过程中。这就需要我们在每个部分切换时,简要做一个过渡,给听众有进度的预期,进行简短的休息,也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你的逻辑顺序。
- 避免“背稿”。对每页的内容和上下文的衔接要有深刻的理解,注意语气和语调的抑扬顿挫,避免过于平铺直叙。
PPT 和演讲都基本就绪之后,要准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答辩。大多数时候,大家精心准备的 PPT 和演讲的差距不会太大,最终的问答环节才能真正拉开差距。这个环节会更多考察细节,来挖掘你的思考能力、设计能力、执行能力、未来潜力等等各个维度,更考验下在平时的功夫,很难临时抱佛脚。需要多对自己进行几轮灵魂拷问,准备好常见问题的应对。
在我自己的准备过程中,心态发生过几次变化:紧张 => 焦虑 => 忐忑 => 和解。当一切都结束的时候,最终的结果对我来说可能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在这个过程里学到的思维方式和对自己的认知更加宝贵。还有很多细节限于篇幅没办法展开,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私下交流。
讲完晋升本身的一些思考,接下来说说在这个过程中观察优秀同学收获的一些感受。
向优秀的人学习
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多和优秀的人对比,学习优点,改进缺点,至少你会逐渐变成你认为优秀的那个人。我时常会感慨,为什么别人的思考会很有深度,为什么别人能很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什么别人能够建立很强的影响力等等。我逐渐发现这些人有一些共同的特质:
- 持续学习,无论是自身工作领域还是其它领域,能够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更新迭代自己的知识体系,具备应对未来变化和把握当下机会的硬实力
- 有效规划,能够明确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目标,制定清晰的规划,有节奏地向目标迈进
- 追求极致,做事不希望只做到 60 分,对自己会有更高要求,喜欢刨根问底,持续打磨细节
- 保持运动,良好的体魄是革命的本钱,无论是跑步、户外、健身还是其它的形式,都会有固定的运动习惯
在维持这些特质的过程中,会不断提高自身的自控力、思考力和执行力等各个维度的能力,变成一名自己想成为的优秀的人。部分特质在持续学习和实践中,比较成熟的时候再单独拉出来进行分享。
如何面对业务和技术方向的转变
6 月底的时候,团队突然被告知有调整,当前的小团队要划到另一个 BU 去,自己也面临抉择:是留下来换个方向,还是跟过去继续做目前负责的事情。在这个过程里主要有两点考虑:
- 希望下半年转 base 去北京,相较而言而言,其它方向北京的同学更多,沟通和协同的成本更低
- 希望换个赛道,看看自己是不能在其它方向上碰撞出新的火花
最终决定留在了原来的大团队,从中长尾线上营销方向换到大客户销售运营支撑方向。简单来说就是从更 toC 的网站场景和运营能力建设,转变至更 toB 的 CRM 产品和平台能力沉淀。既成事实就无需过于纠结当下的决定是好还是坏,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到 5 年 10 年来看,对我来说可能只是做过的一个非常小的决定,干一行爱一行,接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吧。
在转换角色的时候,梳理了一个如下的简单框架,熟悉其中业务和技术侧的内容之后,算是在这个领域中有了最基础的认知,帮助我们快速在新领域落地。
必要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些过去和当前领域的对比,梳理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优势保持下去,找到自己新的定位,为团队带来更好的发展;不足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地不足,制定有效的计划持续提升,让自己获得成长。
未来的几个打算
- 2020 年内解决异地的问题,从杭州转回北京,重启北漂生涯
- 尝试录播客/做 UP 主,通过非文字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对自己是个不小的挑战,先把 flag 立一下
前路茫茫,有很多并不容易的事情在前方等待着,借用 Dota2 里一个英雄的台词:“与其感慨路难行,不如马上出发。”不要有过多的无谓的顾虑和考量,向未来继续前进吧。
感谢每一个关注我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