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小树。这是我为你写的第 104 封信。每期都会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号一颗小树。
1
这周四团队组织一起去爬了长城。
前一晚还是大雾 + 小雨的天气,结果第二天阳光明媚,比预想中的好很多。
过程比想象中的轻松一些,山脚下的风打在身上还有些凉,但越往上爬反而越暖和。
我们从北边上山,到北八楼向下望,突然就体会到毛主席在词里写到的意境:“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停下来歇息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由于有些恐高,同时需要关注团队同学的情况,始终需要保持注意力集中,但反而让自己很好地恢复了精神力。
2
日常的生活里,我会对追求效率格外在意,很难让自己松弛下来、接受自己「什么也不做」的状态。
有人总结了这种心态,叫「努力焦虑」。
这种心态,会将「努力」摆在第一位,导致自己一直活在追求努力而产生的焦虑之下,但努力本身是没有尽头的,因而很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和自我批评。
为什么会有努力焦虑?
哈特穆特·罗萨提出的「社会加速理论」也许可以解释:
社会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使得我们正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加速」。整个社会为了逐利,会把效率放在第一位,让除此之外的一切都为它让路。
在这种环境下,又很容易进入另一种状态:行动成瘾。
简单来说:就是无法忍受什么都不做。
在这个前提下,做什么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在做事本身。
我很早就意识到自己会经常处于这种状态,如果脑子里的弦始终绷紧,就会像一根橡皮筋,逐渐失去弹性,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判断能力也会下降。
但处在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器中,很难让自己真正松弛下来,只能尽可能在两种状态之间寻求平衡。
3
因此,我希望自己能持续培养「允许自己放空」的能力。
一方面,让自己能够从繁忙的日常事务里抽离出来,主动把事情停下来,尝试静静地感受时间的流逝,什么也不做。
另一方面,能够把注意力放在周围的事物上,感受当下颜色、声音、气味,感受自己的脑子里的念头。
最后,分享两个我自己实践过比较好用的方法。
第一是散步。
让自己完全处于不再接受输入的状态,观察自己正在走的路,看着阳光照在树林枝杈上映照出的光影,感受不同季节的气味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脑海里的念头会自发地组织起来,不停地结合、碰撞,经常能够产生一些新的灵感。
第二是写作。
写作可以有很多种形式。
可以写日记,回想今天自己做过的事情,记下值得回忆的一些小事。
可以整理自己的笔记,为平时的闪念笔记充实内容,和以往的笔记建立连接。
可以有意识地梳理让自己感到焦虑的事情或是自己能觉察到的情绪,写下来,尝试用理性的视角去分析和判断。
谢谢你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往期推荐
你也可以在这里找到我:即刻、Twitter、微信公众号一颗小树。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欢迎分享给更多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