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报编辑的自我修养

发表于:July 2, 2023 at 10:15 AM

你好,我是小树。这是我为你写的第 70 封信。每期都会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号一颗小树竹白专栏。现在有 312 位朋友订阅了这封信,也欢迎你。

最近一年时间,一直在独立为团队维护一份小刊物。

这是一档在双周会上的固定分享,主要是和当前业务相关的产品技术内容。​

从 2022.07.01 开始第一期分享,最初只是简单分享「看点有意思的」内容,内容杂乱无章,只是一些谈资。​

一直到 2022.09.23 我在思考了自己和同事们的真实需要之后,将这个不那么正式的栏目改名为「双周快报」,分为「竞品快报」、「行业动态」、「技术新知」、「小饼干」四个栏目,延续至今。​

从 2022.07.01 到 2023.06.30,一共产出了 22 期内容。

这期分享一下做这件事的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最初想要做这件事的原因很简单:自己刚刚转到新方向,希望能够借此加深对业务的理解,并且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对业务和技术的好奇心,以及对新事物保持敏感。

但在后续分享的过程中,发现这件事经常能带给团队的小伙伴很多的信息增量,经常能够让大家产生启发和讨论,这可能要比单向的分享效果会更好。

除此以外,很多有趣的内容也给大家很多欢乐,也让这个栏目成为了双周会的保留节目。

当然,做这件事逃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何平衡工作和编辑刊物的时间精力。

熟悉我的老读者应该知道,我的 Newsletter 最初的形式就是内容推荐 + 点评的形式,但随着写作带给我的压力逐渐降低,我越来越能够言之有物,加之纯粹的策展类的内容有非常多,就慢慢抛弃了这种形式。

在之前几年的经验中,我沉淀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内容摄入流程,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是:将感兴趣的内容先统一收集到 Cubox 这样的稍后读工具中,在有空闲时间时集中进行深入消化。这种方式可以避免频繁切换上下文,减少分散注意力。

在大模型能力盛行的当下,还可以利用它来帮助自己快速了解长文的概要,通过生成摘要的能力,可以快速浏览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要点。如果有感兴趣的观点,再进行深入阅读和研究;如果没有,可以迅速将其排除,从而节省宝贵的时间。

所以,对于产出这样一份刊物,我主要的工作是为筛选出的内容打上标签,最后一键筛选,统一放在文档中简单编辑格式即可。

过程中有一期内容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在三月底大模型最热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关注这个领域,我突发奇想,将过去一段时间自己所有获取到的相关信息分门别类,产出了一期 AI 应用特刊。

这份特刊最终分享给了整个大团队,一共有 300+ 人次读过,不仅让我自己体系化地梳理了一遍主流的 AI 应用,也帮助我在团队内建立了影响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不少收获:

  1. 在大量的阅读中,开始理解业务、理解公司、理解行业,能跟住时代潮流
  2. 跑通了日常工作流产出副产品的一种模式
  3. 从用户视角构建和迭代了一个简单的内容产品

但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 产品和其它岗位或方向的同学,也会周期性的整理一些内容,有不少重复工作
  2. 内容的适用范围其实很广,但接收到的用户群体有限,影响力还不够,有些可惜
  3. 内容的领域相对较窄,但如果范围扩大,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意味着要从单打独斗升级到团队协作的模式,但这样会引入新问题
  4. 很多内容是不敏感的,是否有可能作为外部内容产出,在更大的范围上增加团队的影响力呢?我还没想好

面对这些问题,我也正在寻找解法,欢迎你给我一些建议。

碎碎念

北京天气太热,无力说话。

谢谢你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往期推荐

你也可以在这里找到我:即刻Twitter、微信公众号一颗小树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欢迎分享给更多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