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小树。这是我为你写的第 85 封信。每期都会同步更新在微信公众号一颗小树。
这篇是 L 先生说最新文章怎样休息,才能既解压又消除疲劳?的读后思考和总结。
当下的问题
作为一名互联网打工人,在高度规范化的流程下,每个人都像是一个精巧的齿轮,在整条流水线中不停循环完成着工作。
我之前对于休息的理解,就是要静下来。可能是打个盹,又或者是刷刷剧、看看社交媒体,又或者是瘫着不动。
总之,就是什么事都不干,希望慢慢恢复精力。
但实际上,这种方式对我来说效果并不好。因为平时的工作内容并不是体力工作,而是需要持续消耗心神去完成和推进。即使人静下来,大脑也很难停下来。
这时很容易陷入对工作的反刍,大脑里依然会不断出现某个需求、思考某个方案是否合理,或者是被某个尚未解决的 bug 带跑。
身体虽然没动,但实际上大脑始终在运转和消耗。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会让自己进入到一种慢性压力和疲劳积累的状态里。对我来说,具体的表现会是突然意识到对周围的感知变弱,对事物的兴趣变弱,缺少热情和动力。
休息的机制
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隐藏的能量槽,当我们在专心工作时,就会消耗能量,随着能量逐渐减少,我们的状态也会持续下降,甚至产生很多负面情绪。
大脑中有诸多神经递质,比如:
多巴胺:缺乏多巴胺,会导致我们失去动力,对一切都毫无兴趣;
血清素:缺乏血清素,会导致我们情绪不稳,特别容易烦躁、生气;
腺苷:腺苷积累过多,会导致我们产生困意,难以集中注意力;
皮质醇:皮质醇积累过多,会导致身体产生应激反应,超负荷运转;
能量槽就由这些神经递质组合形成,共同作用调控我们的状态。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增加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分泌,降低腺苷和皮质醇的积累,从而获得更好的状态。
我们感到疲惫的时候,是由于大脑中的激素失衡。
但多巴胺和血清素是不会自动产生的,如果仅仅是静下来,什么都不做,腺苷和皮质醇会下降,能量可以缓慢恢复,但能量槽的上限依然比较低。
所以,只有当我们主动、积极地去做一些事情,并从中得到有效的反馈,能量槽才能得到有效的补充。
另一方面,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能够让自己从身体和心灵上都从工作中脱离出来,实现更好的恢复效果。
原文中还提到,最好进行一些身体活动和锻炼,这是目前已知唯一能够提升精力上限的方式。通过提高能量上限,来抵抗压力和疲劳的冲击。
如果没有过多的时间运动,可以使用「分散运动」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穿插,在保证心率在较高水平的前提下,一分钟就可以让一次分散运动起效。
除此以外,散步也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方式,很多灵感都会在散步中激发,如果久坐办公室,在阳光下散散步也有利于补充维生素和促进血清素的合成。
休息的方式
之前在周末用啥姿势休息效果最好?这篇文章中有个关于休息和娱乐的观点深有同感。
休息的活动应当是不过分消耗,并且不会有比较强的成瘾感觉,很容易停下,休息越久越想要停下。
但娱乐恰恰相反,比如刷短视频,做的越多,越不想停下,结束之后更难进入工作状态。
这里并不是说娱乐不好,而是很难达到休息的目的。
那具体什么方式更好呢?原文提供了一种方法是和平时工作日相反的姿势休息效果最好。
L 先生有类似的观点,可以做一些跟工作截然不同的、需要投入一定注意力和动脑思考的事物。
如果平时工作主要是办公室对着电脑为主,那周末休息就尽量选择室外运动,而且最好能把手机放下。
如果平时工作主要是体力为主,那周末休息就尽量选择轻松的,比如窝在家看书。
如果平时工作偏理性,那周末的时候可以去看看艺术馆或者看电影,做点感性的事儿。
总之,从工作的场景中抽离出来,避免压力和情绪的堆积。
最后,分享一些我个人感觉比较有用的休息方式:
- 洗一个热水澡,睡一觉
- 全神贯注地读喜欢的书、听喜欢的播客或音乐专辑、看喜欢的剧/电影/纪录片
- 在周边散步,探索以前没有发现的店铺和街道
- 做一些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跑步、骑车
- 做自己的喜欢的事,专心去做
- 整理收藏夹、笔记、知识库,我称之为「赛博家务」
- 写下让自己感到压力的事情,记录情绪和想法,列出可能的行动
碎碎念
不知道关注这封信的大家有没有刀友,最近 TI12 的比赛看起来真快乐,赛前完全没有想到两支中国队都能这么顺利地挺进六强,保底一个前三。
果然低预期是幸福之源,只要预期足够低,所有的好结果都是惊喜。
开始做梦了,希望决赛日有更大的惊喜。
谢谢你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往期推荐
你也可以在这里找到我:即刻、Twitter、微信公众号一颗小树。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欢迎分享给更多好友。